当我怀揣着对水文事业的憧憬与书本知识踏入单位大门时,未曾想到,迎接我的并非循序渐进的适应期,而是一场接一场、真刀真枪的“战斗”。我的水文职业生涯,就在这样紧锣密鼓的节奏中,拉开了序幕。
入职不久,我便奔赴西藏林芝,投身于高原勘测的硬仗。初抵高原,稀薄的空气像无形的枷锁。每吸一口气都要费尽力气,头痛如影随形,夜晚总是在半梦半醒间挣扎。但我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里,数据不会因为你的不适而降低获取难度。于是,在同事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与高原共处——放慢节奏,调整呼吸,在每一次喘息间寻找工作的节奏。真正的考验来自灌木丛生的河道断面,为了获取准确的边坡数据,我们需要穿越茂密的灌木丛。带刺的植物像一道道天然屏障,手臂上的血痕、破损的冲锋衣,都成了这段经历的勋章。当然,这片土地给予的远不止艰辛,藏族同胞递来的山泉水,测量间隙抬头望见的雪山,还有坚守在当地的水文人,都让我深刻理解了我们工作的价值。当我们记录下一个个数据时,我们记录的不仅是河流的形态,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从高原归来,稍作休整,我便投身于紧张的秋汛测验工作中。如果说西藏考验的是体力与意志,那么秋汛考验的则是责任与担当。汛情就是命令,防汛一线就是战场。我们坚守在波涛汹涌的河边,密切关注着水位的每一次涨落,流量的每一秒变化。风雨交加的夜晚,探照灯下是我们忙碌的身影;作为初来乍到的水文新兵,测验操作和内业整理还不够熟练,从ADCP、缆道、取沙的操作,再到水尺校核、应急供电检修等,师傅孜孜不倦的向我传授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我深刻体会到,水文数据不仅仅是纸上的数字,它是防汛决策的尖兵耳目,是守护下游万家灯火的生命线。在一次次测流工作中,我读懂了坚守二字的千钧重量,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水文战士的神圣使命。精益求精是水文工作的灵魂,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凝结的是我们水文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回望这段高速起步的时间,有汗水,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西藏的历练和秋汛的考验共同构成了我水文生涯最坚实、最难忘的基石。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江河需要我们去丈量,更多的风雨需要我们去迎接。但我已不再忐忑,经过了这三个月的历练,我将带着从高原汲取的力量,和在防汛前线铸就的信念,继续在水文事业的征途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以脚步丈量山河,用专业守护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