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星映照 光辉“黔”行
作者:李捷 责任编辑:汉江局网管 来源:汉江局 发布时间:2024-07-21编者按:2024年6月13日到16日,长江委水文汉江局组织近40余名党员干部赴遵义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在四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 我们共同聆听《遵义会议以及遵义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专题教学,共同瞻仰娄山关战役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体验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苟坝会议会址群、少共国际师展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共同追寻伟人的足迹,重走毛泽东革命小道,实地了解和感受红军长征的历史,对“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遵义培训既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实践课,又是一堂不忘初心的党史课,还是一堂坚定信仰的政治课。红色遵义,伟大转折;红色之旅,成长蜕变。感谢这段难忘的旅程,让我们共同收获真实的感动与成长。广大党员在接受深刻洗礼的同时,纷纷以诗词、体会等形式在“七·一”前夕由感而发,以此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在此,小编将部分优秀的佳作上传网络,以飨读者。
红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以吾辈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盛世中华。
—题记
确定了这次培训的目的地是贵州遵义,心里有些小雀跃。2017年我曾有过一次入黔的经历,那次主要是去黔西和黔东南,黔北的遵义只是一掠而过、匆匆一瞥。这趟行程,是红色教育之旅,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也算是弥补了上一次的遗憾吧。
出差前两周忙碌又充实:与贵州长征干部学院桐梓党校积极接洽,制定和完善培训方案,在新建好的单位遵义培训群里发布一些提醒注意事项。因为这一次我多了一重身份——汉江局红色教育的培训联络员,深感多了一种责任,也多了一份操心。
我有个习惯,出行之前提前做一些功课,所以我专门选读了四本书:《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长征》《苦难辉煌》《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接着我把书跟笔记本一同装进了行李箱,书与路,知与行,贵州也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地方,更须去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啊。
一切就绪,安然启程。高铁疾驰,一路向西,跨越巴渝,“夜郎”渐近——
娄山关
贵州真是山的王国,来到此地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凉爽。驻地在娄山关脚下,住的宾馆名字叫“从头越”。晚上,和带班的肖老师一起办理好大家的入住,我便和肖老师攀谈了一会儿。肖老师给我介绍了第二天的一些行程安排,也介绍了遵义这里相关的一些红色景点。告别时我说,宾馆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又有文学性又有哲学性,肖老师笑说,感谢毛主席,感谢伟人!
第二天,烈日当空,我们一行三十六名党员开始了在娄山关的徒步行走。走过纪念碑、小尖山、长空桥,从桥上举目四望,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不愧是“黔北第一险”。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人来到这里,才真正开始读懂这首词。
毛主席的诗词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闻名于世,《忆秦娥·娄山关》更是其中的翘楚。我第一次读这首词,以为写的是秋天,因为有西风,有霜,有雁,但是看看写作时间是1935年的2月,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二打娄山关的时候,那么这首词就应该写的是冬末春初的时节。带着疑问,我去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原来这个问题主席本人有解释:“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当然,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这个答案得到了有力的补充:这么写也营造出沉重、肃杀的气氛,娄山关战役是非常艰苦的,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非常不容易。
我的耳边仿佛传来隆隆的炮火声,仿佛又听见蒙曼老师解读诗词时收尾的这段话:“雄关是什么,首先是这道娄山关,还是什么?是长征以来走过的一道又一道的险关,中华民族走过的一道又一道险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有山河作证,有天地作证,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不会退却的永远向前的民族!”
走一路,我还在思索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不停地做选择,人生是所有选择的总和,那么面对苦难、逆境,我们该如何抉择,这决定了我们终究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晚上回到住地,打开《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我在笔记本上先抄写了一遍《忆秦娥·娄山关》。然后又抄录了一首词,是文史大家高亨教授在1963年写的《水调歌头》,表述了读毛泽东诗词的感想:“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障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我觉得我又有了新的领悟。
遵义会议旧址
这一趟行程最核心的景点一定是遵义会议旧址。上午十一点多正是日头正猛的时候,我们在会址面前拍摄集体照,白色的上衣,红色的党徽,镜头定格下这珍贵的瞬间。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在这一年的国庆期间,党中央颁布46个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是其中熠熠生辉的重要一脉。
一个会议被拥戴上如此多的桂冠,加上如此多的光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各种视频中看过无数遍这所标志性的建筑,王树增在《长征》中这样描述:“他(柏辉章)在遵义城里有一座巨宅,两层木楼,很漂亮的凉台,凉台下是一条小街。”
当我真真实实地站在它的面前,我还是忍不住心里一阵阵的汹涌和澎湃。有人说,站在这座建筑面前,让你震撼的也是并不是视觉,而是精神上的巨大洗礼。会议之前,党和红军陷入到极度危难的境况:经过湘江战役,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3万人,国民党集结了40万兵力包围遵义,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堵,我们的物质条件又极端困难,生存环境十分的险恶。
遵义会议改变了红军的战略走向,挽救了党和中央的前途。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这一场被毛主席认为“平生最得意之作”的战役,使得红军基本摆脱了险境,摆脱了长征以来被人追打的局面,为后来立足陕北开创了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28是个神奇的数字,毛主席参加一大的时候是28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刚好是28年,而遵义会议(1935年)正好在这28年的最中间,前后都是十四年。《苦难辉煌》中是这么写的:“中国革命是一幅立体巨画,凝视哪一个局部去赞美整体都是冒昧的。应该退后一步,从宏观上去把握它的整体。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发现,高光点为什么辉煌。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艰苦努力、曲折斗争,付出了无数献血与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
“大地之子”毛主席,用一生塑造全新中国,他的理想支撑整个民族!
红军山
来遵义之前,悄悄问过肖老师,哪个环节会比较催泪,他跟我说是在红军山。
红军山是遵义革命烈士陵园。这段上台阶的路并不好走。红军山的台阶一共有316级,分为12组。第1组由3级台阶组成,象征着遵义会议召开时间为3天。第2组到11组,每组台阶为28级,象征着1921到1949年经历了28年取得革命胜利。最后一组台阶由33级台阶组成,这个说法有争议,而且也没有官方解释,我倾向于认为,这象征着遵义会议召开的前三个会议和后三个会议。
红军山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牺牲于两次遵义战役和湘江战役的红军烈士,职位最高的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时28岁。红军坟是为纪念卫生员龙思泉所建,牺牲时18岁。青草石墙面的英烈墙上,密密匝匝地镌刻着三千余名红军转战川、黔、滇时牺牲的指战员的姓名、籍贯、年龄。陵园西北面的“青松堂”里,安放着16名无名烈士的骨灰盒,而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大多数烈士的遗骸已无法找到。
我们全部党员列队整齐,在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献花和默哀仪式。我们高举右手,字字铿锵,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仪式感唤起我们深沉的使命感,在红色的党旗映照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是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节。“青山处处埋忠骨,翠柏叠叠慰英灵”,这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处。缅怀与思念,跨越绵延的山河,跨越漫漫的长河。不管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得有多久,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曾经“一路硝烟一路战火”的这段历史,曾经“一路鲜血一路牺牲”的这些人。低头俯瞰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新的长征路,我们怀揣着初心和热血,我们肩负着使命和荣光!
又想到了这首诗:“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而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默哀的时候,有一刻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娄山关的思考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我的心里一颗美丽的红星在闪耀,有一股崇高和清澈的情感喷涌着、充盈着……
告别与尾声
四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很快我们就要和遵义说再见了。遵义高铁站的外观就是按照遵义会址设计的,简洁又经典。有一种淡淡的不舍,真是匆匆太匆匆。生活就是这样,一边告别,一边出发;一边回望,一边前行。
每一段旅程都有它的意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存于天地之中”,这是一段真正的红色之旅、历史之旅、初心之旅、信仰之旅!
生命的知与行,在一次次的脚下。一颗心,干净的,坚韧的,被红色的历史照耀的,被伟大的精神照耀的,从少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
想说的话太多,最后还是化为一句句的感谢,感谢我们这个集体,守纪律,讲团结,感谢桐梓党校的各位老师,感谢这段难忘的旅程,我顺利地完成了联络员的任务,也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