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心灵驿站

从哀牢山遇难反思测绘历险查勘

作者:老侠 责任编辑:汉江局网管 来源:汉江局 发布时间:2021-11-30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4名自然资源调查人员,迷失在人烟罕至的哀牢山。云南省普洱市组建搜救指挥部,不惜代价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进行地毯式搜救,但失联8天后找到的勇士们都只是冷冰冰的遗体。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野外勘测有太多不可测因素,难免历险。作为一名从事野外勘测四十年的老水文、老测绘,不由得想起自己勘测工作中的一桩桩、一件件历险往事,感觉有必要跟年轻的水文勘测同行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与经验,或许会有裨益。

1.深山中被偷猎者套中的狗獾依然凶不可近_副本.jpg

深山中被偷猎者套中的狗獾依然凶不可近

就在上个月的2021年10月, 老侠随汉江局河道勘测中心副主任郝金义为开展鄂西北4座中小型水电站控制测量进行查勘,区域都是鄂陕交界的高山。其中在郧西县偏远的店子镇附近要登山查勘一个高等级控制点时,时间已近黄昏。

2.山顶上的测标多是隐没在荆棘丛中_副本.jpg

山顶上的测标多是隐没在荆棘丛中

尽管天色尚早,但山高路险,上山前我们也心存犹豫。可想到当日早前查勘的竹溪、郧西两个山顶控制点较为顺利地找到了,以为登上700多米高的山顶查勘还来得及。可是山腰的小径很快就隐没在荆棘灌木丛中了,难怪老乡们说十几年了没见人再上过山顶。郝主任体胖加之当天已两次登山,上到山半腰没法跟上,老侠便一边开路一边独自向山顶突击。由于荆棘丛过于浓密,尽管双手满是荆棘划破的血痕伤痕(后来双手皮肉中挑出小刺头十几根),行进速度依然很慢、手中的棍棒也是累累伤痕。

到得山顶天色已暗,升起的月亮隐没在浓密的云层中。透过云层的微光无法找见荆棘杂草中的控制点,也已经找不见来时荆棘灌木丛中开出的通道。山腰的郝主任电话催我赶紧下山,我淡定地说你先下山去不要原地等我,因为我已经无法原路返回了。手机上的91卫图显示后山陡峭但不远处有民居,由于我在天黑前早已看清山体形态走向,顺利找到了一道杂树浓密、几近垂直的沟谷,逐树逐石地梯次滑降到民居附近方向。民居不远处有通村水泥路,我发送定位让郝主任随车来接到了我。此时已近夜里20点了。

3.历险下山后的老侠内衣外套全被汗水湿透_副本.jpg

历险下山后的老侠内衣外套全被汗水湿透

这次登山查勘差点造成当晚无法下山、半夜失温遇险,酿成类似哀牢山的人身事故。虽说是一腔热血想早点完成任务,但过分自信、对独自登顶的困难显然估计不足。好在长期的高强度运动积累了体质(梯次滑降中大腿上、屁股上满是青紫,但肌肉筋骨都没有明显损伤、还能正常行动),平时积累的荒野求生等科学知识也派上了用场。

类似的野外勘测历险,在西藏、在内地也曾有过多次。如2005年在竹山县某高山不期而遇野猪群、2014年易贡湖突发强风飞沙走石兼山石滚落等,更别说多次测湖测海期间水上遇险大风浪了,我们长江水文的好几位同事就曾在风浪中罹难。这里老侠想就自身经历经验,谈谈荒山勘察作业中的几项要点。

首先是业绩服从于安全。尽管野外勘测艰难,出点绩效不容易。但我们的每一名勘测职工在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为一家人风雨保障;在职是各个岗位上的骨干,要撑起国家事业的大梁。若不是必要的尽忠报国、血洒疆场,人身安全一定要摆在业绩之上。

其次是基本的知识积累与信息准备。比如山地气候气象环境、海拔与落差、地形沟壑与山体形貌、植被分布与危险性可利用可食用性、禽兽蛇蚁蜂蜱的分布与应对等,还有充分利用日月、星辰、植被、地形、标记、手机卫图、导航、测绘仪器定位等多种科学手段避免荒野失向的技术能力,以及意外伤害的急救包扎、外传信息的预案与技巧等。老侠通行无人荒山,会习惯性地沿途弯折树枝、草杆等,尤其是在通行转折部位留下标记。

图片5_副本.jpg

第三是基本工具的准备。砍刀甚至瑞士军刀、多功能钢锹等能带最好,但老侠以为最简便、最必要的首选工具是齐眉棍。棍子的选择很重要,太粗太细都不趁手、太干太老易脆断,太长使不开、太短不足用,太硬不好使、太柔难作拐杖支撑;一端宜尖能作武器、也不能太尖易伤自己,一端宜有短杈可支推荆棘或控制蛇虫。

第四是必要的通讯工具和充足用电,保持信息通畅能在危急时获得必要的救援。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奇多,随便几个APP都能具备导航定位、通讯摄影、卫图获取、气象咨询、局部照明等大量功能,但信号不佳、电量不足时可能一切归零。

第五是遇险生存与脱困常识。测绘人对方位、地形的观察判断一般都较敏感,但在深山密林中受很多意外因素影响,还是可能发生方向迷失的现象。切记山中任何谷地、水道、沟槽,总是有更多地面裸露、可能是通向外界人烟的捷径。除非中间有瀑布跌坎甚至峭壁、天坑,那也是标志性部位或著名景点,易于脱困或被发现解救。仔细观察会发现植被的南向总是更繁茂(在北半球),山谷通常是山体平均坡降最均匀、坡度最和缓的线路,而谷底总是人烟最稠密、道路更好通行的区域。即便是高深峡谷如清江峡谷、鸡冠河峡谷等,也有通道从谷底到外界。而荆棘灌木丛中的通道,原路返回往往是最好的选择,除非通过后明确找到了更好的返程路线。

我们做野外勘测勘察,极少一次外出多日露宿,否则会有专班后勤支撑。除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出行工具外,生存只需防风防寒防水防滑的服装鞋帽和少量饮水食品,能带点绳索医药类、通讯照明类、野外工具类的专业物件更好,但携带太多太杂并不适合短时段、短距离高效率通行和作业。象蜗牛一样背着房子去旅行,注定是做不好工作的。

必须要开展多日的、复杂的野外勘察和生存,建议组建专业班子充分准备后再出发,万勿独行。这些就是老侠想说的肺腑之言,愿我长江水文的同事们总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