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心灵驿站

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三苏》有感

作者:陈红梅 责任编辑: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22

拜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三苏》,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康震老师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为我们评说了“三苏”,尤其是苏轼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却熠熠生辉的一生。读罢,爱不释手,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浪漫的实干家》一讲尤其印象深刻。一个明明可以靠诗文流传千古的大文学家,却偏偏做了几桩流芳百世的政绩。在任地方官时,苏轼用苦干、实干加巧干,在徐州任知州带领百姓抗洪抢险,在杭州任知州治理西湖。除了为后世留下大量传世之作外,现存的“黄楼”、“苏堤”和“三潭印月”见证了苏轼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的卓越政绩。

在徐州抗洪前线,苏轼临危不乱,沉着果断,表现出的高度的组织才能,这时的苏轼不是诗人、词人、书画家,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他采用了稳定民心、寻求援军、科学抗洪、身先士卒和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等多种措施。在抗洪前线,自己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夜宿城头草棚,饿了啃饼子,渴了喝凉水、累了打个盹……,确保了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及时灵活应对抗洪中出现的问题。洪水肆虐了70多天,在苏轼的带领下,洪水终于被英勇的徐州军民征服了。作为一个大文豪,在抗洪抢险中,苏轼没有丝毫的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书生气”。在洪水猛兽面前,苏轼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镇定自若、迎难而上。苏轼不仅科学抗洪抢险,还为了确保徐州长治久安,修建了防洪大堤。诸多举措,都表明苏轼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真抓实干,具有政治家的谋略和眼光。我想到了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徐州抗洪抢险胜利所建的黄楼及其歌赋中,更充分的体现了百姓对苏轼的爱戴和景仰。苏轼的勤政为民,尽心职守和高尚的品格、情操,在今天,依然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榜样。想想如今少数干部为官不为,懒政、惰政、怠政,不勤政。当“两不先生”、“南郭先生”、“撞钟先生”和“好好先生”(省委书记李鸿忠语)。苏轼为我们干部,为我们水文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抗洪抢险课。
    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对西湖进行了综合治理改造。他亲临现场,深入调研、论证分析,科学立体疏浚西湖。每天巡视改造工程,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给他送来了很多爱吃的猪肉,苏轼做成了后来名噪南北的“东坡肉”,送到西湖工地,分发给浚湖筑堤的民工。只有“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西湖的整治改造,不仅造福了当地居民,使杭州的民生更加繁荣,而且让西湖更加美丽,让杭州的眼睛更加明亮。苏轼有诗云:“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又将回夺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一千年前的苏轼,治理西湖,一千年后的我们——长江水文人,治理长江。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对得起先贤,殚尽竭力,准确测报,让洪水可防可治,不再威胁人类。让更多的江河,洁净起来,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

在杭州任上,为预防瘟疫,苏轼拿出千金难得的秘方“圣散子”,治疗瘟疫。还创建了我国第一所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安乐坊。在离任杭州回京城,路过润州时,发现当地米价很高,苏轼立即给新任知州写信,请他提前做好预防饥荒的准备……。苏轼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和前辈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杭州任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苏轼一生坎坷,官场失意,未能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谁能说苏轼作为地方官失败呢?臧克家说得好:“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苏轼在徐州、杭州的政绩和他的诗作一样将永远彪炳史册,千百年来被后世人追忆。

读《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三苏》之《浪漫的实干家》,让我想到“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无论你是才高八斗、位高权重,还是普通干部,都要俯下身子,接地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敬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更多更好的品质、品牌。从作为地方官的苏轼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苏轼这种心存百姓、身先士卒、克难进取的优秀品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勤奋钻研、敢于抗争、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作为长江水文人,更应该 “情系长江、 科学测报、 持续创新 、服务社会”为水文事业的明天奋发图强。为水文事业打造出好品质,创造好品牌。作为从事工会工作的一员,更要从小事着手,发扬“工匠精神”,为职工群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送清凉。把组织上的温暖送到职工心中、手上,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