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心灵驿站

怀着感恩心 做优秀水文人

作者:尤家伟 责任编辑:徐斌 来源:襄阳分局 发布时间:2015-01-23

近日品读了《我与地坛》一书,感受很是深刻。《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围绕母爱的文章。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触动,这里面的母亲让我感动。母亲去世时才四十九岁,一辈子尽是苦难还没来得及享福便撒手人寰了。这不仅使“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作者感到痛苦和内疚,还使读者为之感叹。母爱是平凡的,每个母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母爱;母爱更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绝不是套话、空话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下人的感概。然而,这份感概与自责却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哪怕就是坐在父母的面前没有任何的言语,父母的心里也是甜的。

有的人认为只要给父母买礼物和补品,让父母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对父母尽孝了。其实不然,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安慰。因此,我们不要等到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或是感恩节才想起孝顺父母,毕竟感谢父母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每时每刻都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每个人都有,只是缺乏表达的勇气,于是便把对父母的那份感谢及那句“我爱您”深藏于心里。有的甚至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天生的,是应该的,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回报的。

确实,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给予,他们的心里只希望我们能过得比他们好,但却不奢求能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记得曾听到一个令人感动而又值得深思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总是从母亲的身上索取东西,而母亲也是有应必答。直到最后他提出要母亲的心脏时,母亲也毫不犹豫地将其取出并交给儿子。可当小伙子捧着母亲那颗还在跳动的心脏走出家门时,他被门槛弄得摔了一跤,那颗鲜活的心脏只发出了一句话语——“孩子,摔痛了吗?”

我很庆幸在毕业的当年就很如意地考进了长江委水文局,我出生在地方水文之家,父亲和姐姐都是做水文工作的。从小就在水文这个环境中长大,儿时的我就知道父亲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看水位,用手摇的电话发报。别人都是下雨往屋里跑,父亲则是下雨往外面跑。家中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手摇的老式电话、手电筒还有闹钟。因为这些是父亲按时看水位,按时发报的基本工具。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我也知道那一本本很厚很大红色硬壳的书叫年鉴。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年的固定时段放学后我都会独自去离学校很近的阜阳水文局找父亲。那时的印象,他们很多人在一间大的会议室里,每张桌子上都堆满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纸,用着不同颜色的铅笔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记号,用不同的尺子在不同的纸上画不同的线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轮回中,在这种环境中我长大了……

渐渐的我上了大学,由于当时的思想不成熟,我本不想选这个专业。但是在家人的压力下,在我理智思维的作用下,我选择了黄河水院的水文与水资源,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 在这个学校里,我得到了优秀的教育,学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我如意的毕业……更加如意的工作……

2012年7月9日我正式上班,长江委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班临走之前,父亲给了我一本已经发黄的1979年编的水文测验手册,说是在单位能用到。我如获至宝,带着它……来到单位我很是欣喜地发现单位里也有一本和父亲给我的一模一样的书,我更加极其失落地看到单位的那本书上的标签上写的是停用。我望着那发黄的书,可怜自己,可怜父亲,更加为父亲的爱感到心酸。

父亲2012年末退休了,我接过了他的笔,他的尺,尽管在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在为中国水文服务。我为自己是一名水文工作者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单位。在这个新的单位里,要我学习的很多很多,日常的所作所为难免有些欠妥。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我感谢和我父亲一样的水文老前辈,是你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环境,你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把美好留给了我们。

安徽水文是我的根……长江水文是我的魂……水文前辈的苦我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怀着感恩的心……做个优秀的水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