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汉江新闻

【站史站志】黄家港水文站

作者:杨华欣 徐利永 责任编辑:汉江局网管 来源:汉江局 发布时间:2024-04-11

黄家港水文站


基本情况

黄家港水文站设立于1953年8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央报汛站、全国水资源监测生态流量监测站、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基本站点,也是汉江干流基本控制站、丹江口水库重要出库控制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汉江局”)丹江口分局。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水温、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水质监测等。

1712621645655008711-original.jpg

黄家港水文站站房(2020年4月摄)

1712621661649037799-original.jpg

黄家港水文站水位自记台(2021年10月摄)

历史沿革

1936年7月,前江汉工程局在湖北省光化县设立老河口水文站。1938年8月至1950年6月中断。

1950年7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恢复为老河口水位站。

1951年6月改为老河口水文站,并将流量断面上迁至17千米处的沈家湾,本站水位仍继续观测。

1953年1月,老河口水文站更名为沈家湾水文站。同年8月,襄阳分站在沈家湾上游5千米处的珍珠村设立黄家港断面,正式成立黄家港水文站,与沈家湾水文站进行比测,直至1954年底,比测成果表明黄家港水文站优于沈家湾水文站。1955年1月,撤销沈家湾水文站。

1965年1月,上迁约900米至左岸的陈家港,站名沿用黄家港水文站,水文资料系列站名变更为黄家港(二)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同章、刘咨周、黄杰、赵新林、焦连喜、韩念民、李凯等同志,先后担任站长。

1712621677619027644-original.jpg

黄家港站雨量蒸发观测场(上世纪90年代摄)

地理环境

黄家港水文站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新港樊丹路218号。本站测验河段较顺直,长度约3千米,断面呈“U”形,左岸为水泥护坡,右岸为土坡,主泓偏右。河床为卵石及砂质组成,断面冲淤变化不大。测验断面上游约6.3千米有丹江口水利枢纽,下游23.7千米有王甫洲水利枢纽,本站处于该枢纽的回水末端。

1712621704559052922-original.jpg

黄家港水文站站房(2005年3月摄)

技术发展

建站初期流量测验采用木船抛锚定位,1954年1月9日,黄家港水文站完成第一次流量测验。1961年,吊船水文缆道建成,流量测验采用吊船缆道施测。1983年,配置柴油动力机动测船开展流量和输沙率测验。1998年配备计算机,测流取沙结束手工记载数据。1972年,安装浮子式自记水位计,实现水位自记。2002年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2005年至2007年开展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与转子式流速仪比测。2008年5月,流量测验采用走航式ADCP施测。2022年,水文要素在线监测重点研发项目全面推进,水平式和垂直式(H+V)ADCP一体化测流系统、TES-91泥沙在线监测等设备在该站投入应用。

1712621716411052417-original.jpg

TES-91含沙量在线监测(2022年7月摄)

难忘岁月

黄家港站设立至今经历了天然河流(不受水利工程影响)、上游水利工程影响、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三个过程。天然河流(1953-1964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主要受洪水涨落影响。1965-1974年受丹江口水库发电、泄洪冲刷,河道变化较大。1975年后清水下泄冲刷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单一关系。1995年下游王甫洲水利枢纽开工建设,1998年截流,2002年工程建成,上游来水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控制,下游受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尾水顶托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复杂,转变为受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的水文站。

几代黄家港水文人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的坚守,收集了1953年以来长系列水位、水温、降水、泥沙、流量、蒸发量等水文资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可调水量这一关键数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2621730701079379-original.jpg

黄家港水文站流量测验(2021年8月 摄)

荣誉表彰

获得2010—2012年度汉江局考核优秀单位。汉江局2010年度水文资料成果质量第二名。

黄家港水文站职工李凯2008年获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2016年获水利行业第二批首席技师并建立工作室,2018年获第十届全国水利技术能手,2020年获水利行业第三批首席技师,2021年获第十五届全国技术能手,2022年获“荆楚工匠”荣誉称号。2024年,李凯入选202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